老家河北武邑縣有個村子叫作蘇家莊,歷史上有一座土山,俗稱“蘇皋”。據說是宋遼交戰之時,楊六郎讓一位蘇姓將軍回朝搬兵,路過武邑不幸病故。后來宋軍得勝,班師回朝,楊六郎專程到將軍墳前祭奠,并命隨行軍士每人帶一兜土為將軍添墳,遂成土山。
再稍遠一點兒,有個村莊名字叫“點軍”,據說當年楊六郎曾經在那兒點兵。
舊志書上每個縣大都有十景或八景,而武強縣的十景之一為“長堤春色”。所謂長堤,即是當年楊六郎水淹遼軍,大擺“潰水陣”的遺址。
《楊家將演義》中,楊六郎的神來之筆就是“大擺牦牛陣”。而滄州市南皮縣萬牛張村代代相傳,這個村子就是楊六郎擺牦牛陣的地方……
在河北許多縣鄉都有關于楊六郎的故事?!皸盍煽惯|”和“王郎趕劉秀”是河北流傳最廣的民間傳說。
為什么河北會有這么多關于楊六郎的傳說?
“楊六郎把守三關口,韓湘子出家沒有回來……”這是河北民歌《小放?!返母柙~,它在一定意義上回答了這個問題。北宋對遼作戰屢屢失敗,最后不得不把邊界維持在河北平原的白溝河。沿著白溝河有 3 個著名的關口:一是淤口關,二是益津關,均在今河北霸州市境內。三是瓦橋關,在今河北雄安新區雄縣境內。換句話說,在北宋時期河北地處邊境,是抗擊遼朝侵略的第一線,抗遼的故事和故事中的英雄,自然在河北流傳最廣。
那么,楊六郎真的在河北鎮守過這些關口嗎?
楊六郎曾任景州知州。他本名楊延昭,《宋史》說他沉默寡言,小時候喜歡做排兵布陣之類的游戲。父親楊業曾經說:“這個兒子像我?!彼詶顦I每次出征,一定讓他跟隨軍中?!端问贰酚涊d:“業攻應、朔,延昭為其軍先鋒,戰朔州城下,流矢貫臂,斗益急。以崇儀副使出知景州?!睏顦I領兵進攻應州、朔州時,楊六郎擔任軍隊的先鋒,奮戰于朔州城下,被亂箭射穿手臂,卻越戰越勇。朝廷派他以崇儀副使職外任景州知州。當時景州的州治在弓高,《大明一統志》記載:“弓高城在景州東北四十里?!庇纱送茢?,宋代的弓高城大致在今天的阜城境內。因為長江、淮河一帶受災歉收,朝廷任命他為江、淮都巡檢使,離開河北。時間不長,又重回河北,改任崇儀使,知定遠軍。宋代的軍和州、縣一樣,是一級行政區劃。定遠軍的治所在東光,轄境相當于今天山東省德州市及河北省吳橋、阜城等縣。接著調任保州緣邊都巡檢使,保州即今天的保定,這里不僅距離遼國更近,而且保定市清苑區東安村是宋代開國皇帝趙匡胤的家鄉,地位非常重要。
宋真宗咸平二年 (999 年 ) 冬天,契丹騷擾邊疆,楊六郎當時在遂城(今保定市徐水區)。遂城城小而無準備,敵軍圍城數天不撤。契丹國主之母蕭太后親自督戰,宋兵很是畏懼。楊六郎召集城中所有青壯男子登上城墻,給予兵器參與守城。當時天氣十分寒冷,楊六郎命令大家用水潑灑城墻,水結成了冰,城墻堅硬光滑,契丹兵將望而生畏,倉皇退去。宋兵不僅守住了遂城,而且繳獲了大批兵甲器械。潑水成冰,妙計退敵,楊六郎以戰功升任莫州刺史(漢代置鄚縣,唐、宋時稱莫州,明初改為鄚州)。任丘市鄚州鎮,現在劃歸雄安新區。楊六郎最后的職務是高陽關副都部署,高陽關的治所在瀛洲(今河間)。從他的經歷可以看出,他一生基本上都在河北。民間傳說他曾經親自坐鎮益津關,其實,三關都在他的防區內,他一輩子都在鎮守三關。
楊六郎不僅英勇善戰,而且把所得賞賜悉數用來犒軍,從不留作家用。出入就像一名小兵,不擺架子,平易近人。他號令嚴明,與士卒同甘共苦,遇到敵人身先士卒,打了勝仗卻歸功于部下,所以人們都樂意為其所用。駐守邊防 20 余年,契丹非常忌憚楊六郎。大中祥符七年(1014 年),年僅 57 歲的楊六郎去世,宋真宗十分悲傷,派遣宮中使者護棺以歸,河北人民望柩而泣。
毋庸置疑,楊六郎是一個杰出的軍事家。但是,后來關于楊家將的演義、戲曲,也包括民間傳說,虛構了許多沒有過的事情和沒有過的人物?,F在確切知道,楊六郎的父親楊業實有其人,北宋滅掉北漢,楊業隨主降宋,因他熟悉邊境事務,仍被任命為代州刺史,授右領軍衛大將。太平興國五年(980 年),他在雁門關大破遼兵,聲威大震,號為“無敵”,升任云州(今山西大同)觀察使。雍熙三年(986 年)宋軍分 3 路北伐遼國,西路軍以潘美為都部署,楊業為副,王侁任監軍,全力北進,連連獲勝。但曹彬率領的東路軍因爭功冒進而戰敗,導致遼軍集中優勢兵力合力西攻。楊業主張避其鋒芒,卻遭到王侁嘲諷,并詆毀他懷有二心。楊業身為前朝降將,最忌諱他人猜忌,只得率軍出戰,并約定時間地點,請潘美、王侁屆時率兵接應。楊業所部被遼兵包圍后,潘、王卻不見蹤影,導致宋軍慘敗,楊業“身被數十創,士卒殆盡,業猶手刃數百人”,最終中箭被俘,在押赴遼國途中,為表明忠心,絕食三日而死。這次戰斗的統帥潘美是河北大名縣人,作為宋朝開國名將,潘美一生功勛卓著。但在導致楊業殉國這件事上,他確實負有直接責任,以致在演義和戲曲中的“潘仁美”人設盡毀。而楊業寧死不屈的精神不僅被中原人民千秋敬仰,也受到遼朝百姓的尊敬,在古北口(今北京市密云區東南,當時屬于遼朝)為他建廟祭奠。宋代著名文學家、科學家、哲宗時期的宰相蘇頌出使遼朝,路過“楊無敵廟”,曾寫下七絕:
漢家飛將領熊羆,
死戰燕山護我師。
威信仇方名不滅,
至今奚虜奉遺祠。
楊六郎的兒子楊文廣,字仲容。在關于楊家將的演義中,他被說成是楊六郎的孫子,兒子則是楊宗保,而歷史上并無楊宗保其人。楊文廣討賊有功,受到范仲淹欣賞,隨其宣撫陜西。接著又跟從狄青南征,知德順軍,并為廣西宜州、邕州知州等職。治平年間宋英宗說:“文廣,名將后,且有功?!碧嵘秊槌芍輬F練使、遷興州防御使。遼兵爭奪代州地界,楊文廣準備向皇帝呈獻陣圖以及收復幽燕的計策,可惜未能來得及就去世了。
宋朝皇室非常器重、信任楊家將。因為楊業屢立戰功,“主將戍邊者多忌之,有潛上謗書斥言其短,帝覽之皆不問,封其奏以付業?!睂τ谀切┮驗榧刀识蠒u謗楊業的奏折,太宗皇帝看過之后,問都不問,封起來直接交給楊業。楊業戰死,太宗更是十分痛惜,下詔曰:“執干戈而衛社稷,聞鼓鼙而思將帥。盡力死敵,立節邁倫,不有追崇,曷彰義烈!故云州觀察使楊業誠堅金石,氣激風云。挺隴上之雄才,本山西之茂族。自委戎乘,式資戰功。方提貔虎之師,以效邊陲之用。而群帥敗約,援兵不前。獨以孤軍,陷于沙漠;勁果猋厲,有死不回。求之古人,何以加此!是用特舉徽典,以旌遺忠?;甓徐`,知我深意??少浱?、大同軍節度,賜其家布帛千匹、粟千石。大將軍潘美降三官,監軍王侁除名、隸金州,劉文裕除名、隸登州?!敝两耖喿x宋太宗的詔書,仍然蕩氣回腸,熱血沸騰。絕無貶損楊家,偏袒潘美之意。
皇佑三年(1051年)著名 文學家歐陽修在為楊家后人楊琪寫的墓志銘中,提到楊業、楊六郎父子的故事時說:“至今天下之士,至于里兒野豎,皆能道之?!边@時距離楊六郎逝世剛剛 37 年,說明楊業和楊六郎父子的故事已經廣為傳頌。明代中期,開始出現楊家將故事的長篇小說?,F存兩種,一種是50 回本《楊家將演義》,描寫了楊繼業祖孫三代的事跡;另一種是《楊家府世代忠烈通俗演義》,58 節,描寫了楊家五代的功勛,在前書的基礎上續寫了楊文廣、楊懷玉兩代英雄。清代以降,根據《楊家將演義》衍生的中長篇小說林林總總。此外,《說岳全傳》《說呼全傳》等書中也穿插了一些楊家將的人物和故事。清末民初,許多說書藝人將楊家將的故事改編成評書、鼓書,代代說唱。越說人物越多,越說故事越長。不僅楊宗保是虛構的人物,穆桂英等一眾楊門女將,史書均無記載。
對于一個以虛構為主的傳說,人們一代一代津津樂道,久傳不衰,背后的原因是什么?首先是人們崇拜英雄,其次是人們呼喚英雄。自西晉“八王之亂”導致“五胡亂華”以后,中國北方,特別是河北地區,飽受異族侵略之苦。他們把漢族人當作“兩只腳的羊”,行軍打仗帶上漢族女人,晚上肆意糟蹋,白天烤了吃肉。元朝統治結束之后,明朝大將徐達進入河北境內,根本看不到人煙。從德州到河間,道路都被枯木和荒草阻塞了,野兔見了人不僅不躲,反而追著人跑。一直到近代的八國聯軍和日本侵略者,沒有一個不是草菅人命,隨意殺戮。在這樣的情況下,人們從心底里呼喚英雄,呼喚楊家將那樣能夠抵御外族入侵的英雄。在敵人的欺凌之下,講一段楊家將的故事,也算寄托了自己的愿望。
雖然楊家將的故事有很多虛構的成分,但對于河北省的老百姓來說,對于那些壯烈忠勇的抗敵故事,總是津津樂道。